“太感謝社區工作人員了,有了這張醫療床,老伴翻身方便了,我也能睡個安穩覺了。”5月19日,金鳳區紫馨苑社區居民季美繡感激地說道。紫馨苑社區以“格”為基礎、“網”為依托,用腳步丈量民情,用行動傳遞溫暖,通過一件件“微實事”讓居民幸福“滿格”。
事情要從一通電話說起。前段時間,紫馨苑社區老黨員王友敏來電:“家里有張醫用床,沒怎么用過,想捐給轄區有需要的人。”“正好前幾天走訪紫馨苑小區居民宋正家時,發現他癱瘓在床,起身困難。我最近正掛心這事,王叔真是幫了我們大忙。”負責這一片區的工作人員唐燕梅驚喜地說。宋老爺子患有腦梗,常年臥床,老伴上了年紀,孩子們又在外地打工,平時就算翻身這么簡單的動作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,生活存在很大困難。
5月19日,社區工作人員拉著醫療床上門,拆卸、搬運、安裝……當電動按鈕按下,床體緩緩傾斜成舒適的角度時,季阿姨眼角泛起淚光:“這下好了,他夜里想喝水,自己就能調整姿勢了,我也能睡個好覺了。”
“窗簾之約”行動是網格員馬方方日復一日走訪中與獨居老人的約定。她在巡查中發現,獨居老人的窗簾狀態往往暗藏玄機,有時連續兩日未拉開,有時正午時分仍緊閉遮光。“我們試過敲門、打電話,但有些老人聽力不好,根本聽不到。”網格員馬方方拿出手機,展示著一張特殊的表格,上面記錄著轄區獨居老人的“窗簾時刻表”。
有一次,馬方方在上班路上發現一位老人家的窗簾沒拉開,她趕緊上樓查看,發現老人意外摔倒。后來,馬方方和小區里的獨居老人們約定:每天早上9點前拉開窗簾,就是向她“報平安”。“小馬來啦!”5月19日,一個窗口傳來老人的聲音,“放心,我今天煮了粥,吃得飽飽的!”馬方方笑著揮手:“那就好!有需要隨時給我打電話!”這份特殊的約定,成為社區清晨最溫暖的牽掛。
從一張床的愛心流轉到一扇窗簾的“溫暖約定”,紫馨苑社區用看似微不足道的“小事”,編織出一張溫暖的民生保障網。紫馨苑社區黨委書記羅文梅說:“社區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,把居民的‘急難愁盼’看成‘頭等大事’,把每家每戶的‘小日子’過成‘大幸福’,就是我們的初心所在。”(作者:劉旭卓)